名濑弥七是谁?22岁博主酒酿小七的流量密码

  说真的,现在网上博主这么多,能让人“刷到就挪不动手”的可不多。但名濑弥七(酒酿小七)偏就做到了——从当初那个躲在旧号里发搞笑段子的“小透明”,到现在新号26.3万粉的“生活观察家”,她的故事,比我追的番还精彩。

  她的“马甲”,藏着年轻人的共鸣密码

  名濑弥七的昵称多到让人记不住:名濑弥七、水野弥七、酒酿小七……但最让我好奇的,是她为啥总换“马甲”?后来翻她早期动态才发现——原来最开始那个叫“水野弥七”的账号,是她用来“试错”的。

  “那时候什么都不懂,今天发搞笑吐槽,明天发美食教程,数据忽高忽低。”有次她在直播里说,“直到有天发了段在贵阳老巷子吃肠旺面的视频,评论区有人说‘看你吃得香,我隔着屏幕都饿了’,我突然明白:大家喜欢的不是‘完美’,是‘真实’。”

博主名濑弥七

  现在的“酒酿小七”账号里,你能看到她蹲在夜市摊边和老板砍价买酸汤鱼,能听到她和外婆用贵阳话唠嗑“今天煮的折耳根汤太腥咯”,甚至能看到她举着手机拍自己学做蜡染时把布料染成“抽象派”的糗样。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日常,让她在22岁就攒下了26.3万粉丝——要知道,她的旧号“名濑弥七”当年可是靠搞笑段子就攒下了20万粉呢!

  她的“火”,是“笨功夫”熬出来的甜

  有人问我:“现在做博主这么卷,她凭什么能突围?”我翻了翻她的创作时间表,找到了答案——凌晨三点还在剪视频是常态,为了拍好一碗丝娃娃,她能在菜市场蹲三天研究摊主的手法,为了学做豆腐圆子,她跟着非遗师傅学了整整一周,手被磨出泡都不敢喊停。

  “其实我不是什么天才。”有次她发工作vlog时说,“就是比别人多了点‘死磕’的劲儿。比如拍美食,我要试吃二十家店的同一道菜,才能选出‘最有家的味道’;拍搞笑段子,我要对着镜子练十遍表情,就为了让观众笑得更自然。”

博主名濑弥七

  这种“笨功夫”,粉丝们都看在眼里。有次她发了个“挑战30天每天做一道家乡菜”的系列,评论区有个阿姨留言:“姑娘,看你做的糟辣脆皮鱼,和我女儿做得一模一样,她在外地打工,我看了好想她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懂了,她的视频哪是“内容”啊?分明是一颗扔进湖心的石子,荡开的都是人间烟火气。

  她的“暖”,藏在细节里的光

  很多人觉得,网络红人离我们很远。但名濑弥七偏要把“距离感”揉碎了撒进生活里。

  去年冬天,她在视频里提到有个粉丝给她留言:“小七,我最近考研压力好大,每天失眠。”她没当回事,结果三天后,我刷到她带着保温杯和手写卡片突袭粉丝宿舍——卡片上写着:“我考研时也失眠,试过听白噪音、数羊,最后发现最管用的是把焦虑写在本子上。你看,这是我当年的‘焦虑本’,现在翻起来反而觉得好笑~”后来那个粉丝在超话里说:“小七递来的热可可比我喝了十杯奶茶都管用。”

  还有一次,她发起“给山区小朋友送冬衣”的公益活动,自己先捐了三大箱衣服,还拉着粉丝一起在直播间拍卖手工艺品。有个粉丝拍下一条她亲手织的围巾,却转身送给了快递小哥:“他每天在寒风里跑,比我更需要。”她在直播间看到这一幕,眼睛红得像小兔子:“原来善意真的会传染呀。”

博主名濑弥七

  她的“酷”,是把热爱活成了主场

  别看名濑弥七总挂着软萌的笑容,骨子里可是个“酷女孩”。

  她会穿着自己设计的蜡染外套走时尚活动,会在采访里说“女生不用讨好任何人,做自己最酷”,还会为了拍一组“城市夜景”大片,大半夜爬上观景台等灯光亮起。最让我佩服的是,她能把“爱好”变成“事业”——现在她的团队不仅做视频,还开了家“贵阳小吃体验店”,店里菜单上的每道菜,都能在她的视频里找到“原型”。

  “其实我没想过要当什么‘大网红’。”有次她接受采访时说,“就想把贵州的美食、美景、人情味,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人看见。就像我奶奶常说的:‘好东西要分享,分享的人越多,快乐就越多。’”

博主名濑弥七

  写在最后

  现在的名濑弥七,还是那个会在视频里手忙脚乱煎蛋的姑娘,还是那个会对着镜头说“家人们明天见”的姑娘。但她的“不变”里,藏着最珍贵的“变化”——她用真诚打破了“网红”的套路,用热爱证明了“平凡”也能发光。

  下次再刷到她的视频,不妨多停留两秒。你看到的不只是“美食”“搞笑”或“时尚”,还有一个22岁的贵州姑娘,正带着她的热忱和对生活的热爱,和我们分享着这个世界的美好。

  毕竟啊,这世界上最动人的“成功”,从来不是“站在顶峰”,而是“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”。

本文配图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元气小站 » 名濑弥七是谁?22岁博主酒酿小七的流量密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