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说呢,第一次刷到小野妹子w的COS照时,我愣了三秒——这真的是同一个人吗?不是,我的意思是,她怎么能把《原神》里的胡桃和《电锯人》的玛奇玛演得…呃,既像角色本人,又带点说不出的“她自己”?后来我懂了,这叫“用脸演戏”,但绝不止于脸。
哦对了,她来自河南。10月生,天秤座——这倒是很合理,审美在线、擅长平衡角色和自我之间的微妙关系,天秤本秤了属于是。
如果我们从亚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,小野妹子w的实践其实非常值得深挖。她不是单纯在“还原角色”,而是在进行一种“身体叙事”(body narrative)——通过服装、道具、化妆、场景,甚至表情管理,完成对虚拟角色的肉身化重构。有意思的是,她在采访中曾提到(虽然我没找到原话,但大意如此):“COS是一种翻译,不是复印。” 这句话简直可以拿来当论文题目了真的。
她让我想起Judith Butler那句“身份是一种表演”,不过当然啦,这里更轻松、更创作导向,没那么重的理论包袱。但你说这不重要吗?恰恰相反,这种看似轻巧的“扮演”,其实触碰到了非常后现代的问题:我们是谁?我们如何通过“成为他人”来表达自己?
必须指出,小野妹子w的走红并非偶然。在Z世代主导视觉消费的当下,她精准地捕捉到了“跨媒介叙事”的需求——用一句老话来说,就是“既忠于原作,又高于原作”。她的每一组作品,几乎都可被视作一次小型IP重塑,而这在当下的注意力经济中,具有极强的传播竞争力。
我特别喜欢她去年一组《间谍过家家》的约尔COS。她没选那个经典的战斗服,反而出了睡衣造型——抱着一杯热牛奶,头发有点乱,眼神软乎乎的。她在微博写:“约尔下班后应该也会赖床吧…毕竟杀手也是打工人嘛。” 笑死,瞬间就把角色拉进现实了。这种细节,不是真爱+生活观察根本做不出来。
还有她做衣服的幕后花絮。有一次她拍自己缝铠甲缝到凌晨三点,手指被热熔胶烫了个泡,配文是:“我恨EVA材质,但爱能止痛。” 下面粉丝全在喊“救命啊这女人好疯我好爱”。你看,这就是真实感——她不遮掩付出的代价,但又举重若轻地带过了。
当然也不是说她就完美无缺。有些早期作品妆容略显生硬,她也自嘲过“黑历史求别挖”。但这一点反而让她更真实:一个在不断试错中成长的人,总比天生完美的人更有参照意义。就像有研究者指出的:“Cosplay作为一种身体实践,其过程性甚至比成果更具研究价值”(Zhang, 2021)。
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,她偶尔会拍卖自己手做的道具或签名照,捐款给流浪动物保护机构。她不炒作这个,就默默挂在微博简介的角落里。这种不煽情的公益,反而更让人觉得可靠。
所以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:为什么小野妹子w能让人记住?
也许不是因为她的眼睛多大、腰多细(虽然这些确实醒目),而是因为她让COS这件事有了“人味儿”。有纠结,有热烫,有凌晨三点的台灯,也有周日下午随手拍的天空。她不是在扮演完美,而是在扮演“热爱”本身——而这件事,谁都愿意多看两眼。
元气小站 » 天秤座Coser小野妹子w破圈史:不仅是美貌,更是脑暴